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历史记忆
公众服务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
冬季:
上午:09:00—11:30
下午:14:30—17:30
夏季:
上午:09:00—11:30
下午:15:00—18:00
最新公告
余永福:血染的风采 一一两访巴山游击队纪念馆
2018-09-13 10:53:31   阅读

今年初,有个愿望非常强烈!


      想到大巴山去革命根据地走走!


            想到巴山游击队战斗过的地方走走!


      这个念想是我游览了延安、井岗山、西北坡而有的。前些年,和亲戚做生意,有机会天南海北跑,到过许多红色文化文化旅游地游览!


      当有人问我家乡汉中红色文化,我语塞!只知道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终竟什么背景情况不了解,及至回了汉中,常居家乡,为生活奔忙,也没有去川陕革命根据地走走!


      机会在今年七月中旬如愿而临。


      因为喜欢地方文化缘故,我们几个文友结识了南郑文化名人张海生,他退休前在县文化馆工作过,虽然他老家河南,生在西安,知青插队在南郑,工作在南郑,五十多个春秋奉献给了南郑文化事业。也成为南郑文史通!


      当我请教他川陕红色文化方面有关巴山游击队方面,他找出几夲资料给我看,又如数家珍地给我讲述他几十年来编采的,鲜为人知的,有关巴山游击队的人和事!使我对巴山游击队有了解!我庆幸自已找到有缘人!


      巴山游击队: 1935年,红四方面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有一支革命队伍一直坚持战斗在川陕边的大巴山,建立了以南江桃园为中心的根据地和游击区,时间长达五年之久。他们地作床,天作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数倍的敌人顽强斗争,直到最后全部壮烈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穷苦大众的解放,献出了生命。历史不会忘记这些英雄们——巴山游击队


      1935年2月,红四方面军进行陕南战役前,政委陈昌浩与中共川陕省委书记、川陕省游击总指挥周纯全及川陕省苏维埃副主席于洪远等研究决定,由刘子才(红4军12师36团1营教导员)任司令、赵明恩任宣传部长组建巴山游击队。游击队组成后,即移驻南江县与南郑县接壤的桃园寺,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陕南战役期间,四川军阀趁红军北移之机向川陕苏区发起反扑。周纯全、陈昌浩便将红4军12师36团特务连作为游击队骨干留在桃园,并派20多位连级干部,配发五六百支枪,调南江、旺苍两县地方干部组建独立师和县委。师长刘子才、县委书记吴善礼又将中共陕南褒沔中心县委的红庙塘游击队编入,全师共约1000人。


      红军渡过嘉陵江后,独立师即以红31军名义开展斗争,打击民团和神团的复辟活动,并建立南郑县小坝、喜神2个乡、村苏维埃政权及蒿坝、高桥、小坝独立连和游击队。9月,打败陕西国民党38军两个团的“围剿”,重创南郑县保安队;10月,发展到1200人,游击区域由南江县麦子坪、桃园寺、盘龙湾等地纵横500平方公里。

      1936年1月,独立师师部由南江小坝移驻喜神坝乱草池。3月,国民党38军袭击塘口子。独立师退守芦坝,师长刘子才指挥失误,部队损失200多人,独立师辗转到桃园时,仅余下260人左右。

      1936年5月,部队整编为一、二两个营,吴三保代理师长,分别由王天海、赵明恩任营长,驻小坝。9月下旬,在桃园焦家河会合时,仅存65人,被迫隐藏深山,驻大河(今魏家坝)河坝一石窟中。

      1936年6月,游击队在南江县大河石窟召开全体会议,批判了游击队领导刘子才在军事上的错误,并撤销其领导职务,纠正了“左”倾思想路线,制定了“打陕安川”的斗争策略,取消了县委,改独立师为游击营,选举赵明恩为营长,下辖一个独立连和两个队(两个班),营部移驻南江桃园寺,加强统战工作,建立桃园根据地。

      大河石窟会议后的一年中,游击队由原来的60多人发展到500多人,建立了以南江桃园为中心纵横约100里的根据地。游击区北达陕西汉中南部,东迄通江西部、西至广元东部,南至南江北部纵横约300里,根据地一片兴旺景象。

      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与一方面军会师后,毛泽东就曾关切地问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傅钟:“苏区还留有多少红军?”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革命军第八路军命令;10月2日将留在湘、赣、闽、鄂、皖、浙、豫,粤8省边界13个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以后,首派原营山县双河市苏维埃主席何孝林回川。向巴山游击队介绍目前国内革命形势,和红军、游击队改编情况,对游击队及时作出了指示。1938年2月,中共中央又派原红33军98师295团营长王正坤由中共汉中工委具体安排到距离桃园约160里的南江兴马坎落户经商,化名陈柯同游击队长期联系。1938年6月,何孝林再次送去王维舟给赵明恩的复信。和中央为游击队购置的地图、书刊、八路军服装样品到桃园。

      1938年8月,王正坤将游击队要求联系人需持有陈昌浩、张琴秋照片或亲笔信的要求转达给中央。1939年夏,中央指示将信件和照片交中共川康特委,特委指定由中共阆中中心县委书记饶茂文亲自办理。恐发生误会,周恩来再请在延安的赵明恩之妹赵明贞拍了照片,写了亲笔信,并由赵明恩的同学、曾在家乡一个党支部共同战斗过的魏传统,以中央组织部的名义写信,一并经蔡畅交给中共汉中特委办理,不幸由于种种原因没能送到游击队。

      1940年春末,党中央尚不知游击队已失败,又经八路军办事处,派杨桂林到南江联系,杨到巴中即被捕。

      巴山游击队指战员也在时刻想念党中央,曾多次给刘伯承写信,派人到延安,但未能与党中央取得联系。

      1938年11月,胡宗南任命28军新编9师师长杨晒轩为“巴山清剿指挥”,以两个团的兵力对游击队进行“铁壁合围”,于1939年2月开始进行“清剿”。1939年冬,敌兵力达4个团7000多人。杨晒轩任命了解通南巴情况的巴中人李子犹为“巴山督剿主任”,再次围剿。

      1940年1月27日,当巴山游击队经南江白头滩、沙河坝、关坝、光雾山作大迂回时,原副营长管业元已叛变投敌。

      2月9日,游击队离开南江的铁船山向通江转移,经沙坝进入碑坝后河(今南郑)。15日,遭到数倍于己的敌人伏击,仅存20人。3月,转战到碑坝山上,再遇敌强攻,大部分壮烈牺牲。赵明恩被叛徒杨之芳杀害。

坚持了5年之久的巴山游击队虽然惨遭失败。

      当我简略了解这支游击队,当年就战斗在离汉中一百余里的老山密林,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我坐不住了,肯求多次去过纪念馆相互交换研究成果的张海生,带我和其他几个红色文化爱好者初访!

      2018年7月9日,一个雨后天晴的日子,汉中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主编唐光中先生,《左明研究》、《巴山游击队研究》主编,原南郑县文化馆退休干部张海生、副主编余永福,编委张明义丶饶汉文一行五人受邀到四川南江桃园的"巴山游击队纪念馆"进行研究座谈丶交流。

      正巧,车要经过喜神老街,我们买上香腊纸裱到王正芳前辈墓地祭拜这位英雄老人!

      老人墓址在喜神老街后面,满目苍翠的巴山上,下面是日夜奔流不息的濂水河!

      我们一行在王正芳侄儿媳妇引领下,满怀虔敬之心向墓地拾级而上!

      伏天的 陕南,是多雨的季节,也是潮湿长苔藓的季节,阴湿水泥台阶打滑,我们都穿皮鞋不把滑!我拉上已古稀之年在汉中城长大没走惯山路的著名文化学者唐光中先生蹒跚而行!

      张海生先生腋下夹着纸钱与另几位已到墓前上香,点燃纸钱!

      山上起风了,松涛呜呜呜咽咽声音传来,似在诉说当年红色交通线上"小芳"姑娘为新中国解放奉献而平凡的一生!

      这是我拜谒的第一位巴山游击队员!

      过喜神坝,小车盘旋在通往巴中的盘山路上,

      打开的车窗外,群山起伏在山脚下,苍山如黛,有云烟在小山岭上奔跑!我们无心饱览川陕界秀美景色,只盼早一刻到目的地!司机告诉我们有半个小时就到。

      巴山游击队纪念馆位于南江县桃园镇北七公里铁炉坝村,2003年12月被巴中市人民0公布为“近现代重要史迹”类文物保护单位,是光雾山重要的旅游景点。距离汉中市区85公里。巴山游击队是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前组建的一支留守川陕革0据地的正规武装力量。自1935年2月至1940年春,这支队伍在刘子才、赵明恩等的领导下,活动在以南江县桃园为中心的茫茫林海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战斗5年之久。

      巴山游击队纪念馆,由厘金局遗址、广场、主题雕塑、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史迹陈列馆、巴山游击队赵明恩烈士墓、绿化带七个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7300多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230多平方米,设计为“指挥部原貌”和“居民旧貌”两个主题陈列,展出文物118件;史迹陈列室110多平方米,设计为“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和活动区域”“巴山游击队战斗史及主要领导人”“桃园新貌”三个主题陈列,展出文物及资料83件;主题雕塑“忠魂”耸立于2100多平方的广场中央,经修葺的“赵明恩烈士墓”静卧广场东边,4200平方米的绿化带环抱着巴山游击队纪念馆。

      接待我们的是纪念馆讲解员小覃和张海生先生是熟人,因研究川陕红色文化而熟悉,给我们讲游击队组织、艰苦地五年斗争史,断头岩十八勇士集体跳崖悲壮…

      我记住了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斗争史上许多将士的名字徐向前丶李先念丶陈昌浩丶等

      也记住了许多游击队员的名字,赵明恩丶谢顺朝、

      也记住了汉中、南郑籍游击队员的名字王王宝山丶王正芳、张占奎、

      也记住了游击队长赵明恩写的游击队员之歌:

      老林是营房,

      茅草盖身上,

      石头当枕头,

      睡呀睡的香,

      野菜和雪煮,

      口苦心明亮,

      跟着共产党,

      翻身求解放。

     返回路上,经过石人山麓下的喜神坝河,莽莽巴山林海无名荒溪,在雨后激流汇聚,涛声震耳,碰撞在河石丶岸边,一路浪涛、到奔流不息的汉江丶到滚滚长江…

      我在想,我们研究的巴山游击队红色革命史的每个爱好者,每一位学者,都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一部分,他们的精神一一红军精神!历经八十多个春秋过去了!但被压迫、被剥削丶饱受苦难,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游击队员在难难无比的岁月里!为主力红军北上时交待的任务,五年联系不上党中央,不忘初心,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这种英雄情怀,大恩大德,才配称中国精神、国之魂魄!

      余永福  编写于 2018年9月2日     南郑


主办:巴山游击队纪念馆 版权所有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光雾山镇铁炉坝村
蜀ICP备18027513号